Bsport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13988888888
  • youweb@qq.com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 定制化设计一站式临时空间解决方案

  • 高端产品行业领先进口生产线

  • 核心技术装配式移动建筑系统

公司新闻
   主页 > 公司新闻

“看不见”bsport体育的百万女卡车司机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7-15 14:50  浏览:

  bsport体育米长的高栏卡车,她个子不高,有些壮实,每天的工作是“在成都四环外画圈”——从工厂集聚的郫都区拉货,上绕城高速,抵达物流集散地新都区,挨个发货到福建、山东、云南,然后回程。

  郭容利最常待的地方是物流园。距市中心二十余公里的新都区,是成都市周边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分布着大小十多个物流园,每个物流园间最远相隔10公里。

  无论白天黑夜,这里都很嘈杂,小型的高栏车、厢车、平板车“哐啷”“哐啷”地响,17.5米长的挂车载着重物,则像长途奔驰的马,不时地“哧——”

  卡车来来往往,从车窗看进去,驾驶室里基本都是男性,偶尔有女性坐在副驾驶位,“那是卡嫂”,郭容利说,她们是陪着丈夫跑车的妻子,负责两人在车上的饮食起居,也找货、对接货主、安排线路,很少开车。

  据2020年5月6日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显示,总数约3000万的卡车司机群体中,女性卡车司机仅占4.2%,超过百万,但不为人知。她们平均35岁,普遍已婚、有子女。2019年,卡车司机调查报道课题组成员、北京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马丹曾花了大半年寻找和访谈女性卡车司机,寻访之难,让她感慨女性卡车司机竟是如此“稀缺”。

  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经验中,所见卡车司机基本上都是男性。为什么女性卡车司机如此之少?马丹发现,无论从全球的范围还是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卡车司机都是一个男性化的传统蓝领工作,这些进入公路货运业的女性,怎么当上了卡车司机,又在经历着怎样的生活?

  “肚子到这儿,(距离方向盘)一个拳头。”郭容利坐在驾驶室里比划,怀孕8个月时,她还在这条路上跑车。

  2020年5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跟着郭容利一起运货。中午12点多,高速入口堵车,郭容利看着前后两头的货车都在一寸一寸地往前挪,货车上的货物琳琅满目,从母婴用品、食品到钢条,甚至还有血液透析仪。“全国人民的吃喝拉撒都在这车上!”郭容利喊道。

  无论在哪儿,郭容利的嗓门都大得很。她性子爽朗,也很热心。她的好朋友中,好几位都是男性卡车司机。在他们眼里,郭容利具备成为卡车司机的特点——“豪爽”“女汉子”。大家遇上什么事都找她帮忙;外地的“卡友”途经成都也咨询她,入城线路怎么走?车辆故障怎么办?

  郭容利有五六个女性卡车司机朋友,也听说过其他的女司机bsport体育,但说起来终究是“很少”。

  马丹最初寻找女性卡车司机时,通过朋友找到一位国家5A级快递企业的经理,询问车队是否有女司机,对方果断地说没有。马丹拜托他如果以后发现有女司机,可以再次联系。没想到十几分钟后,对方回电了,说查阅内部信息后,发现公司里真的有两位女性班车司机。

  很难说清女性卡车司机究竟有多少。2016年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发布了《卡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司机仅占比1%。2019年8月,全国总工会通过新闻发布会表示,女性货车司机占比低于2%。而“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选取的问卷数据显示女性从业者比例为4.2%。虽然数据不一,但都显现了女性卡车司机占比极小,目前数量在30万-150万人之间。

  郭容利的朋友邓翠花也是一名女卡车司机。今年43岁的邓翠花驾驶一辆6.8米长的厢式货车,在物流港里还开了一家茶馆。

  茶馆主要招待往来物流港的司机们,他们在十字路口“摆车”——货车摆成一列,等货主上门。其间,司机们在茶馆或路边打牌。据邓翠花介绍,跑哪里的司机都有,“有跑成都市内城配的、四川省内专线的,也有到西藏,到新疆远途的”。

  2020年5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在茶馆中看到六张麻将桌前坐满了人,但打牌的、围观的司机皆为清一色的男性,记者向他们打听,是否认识女性卡车司机。他们齐刷刷地望向邓翠花,“她开大车的”,“很少,很少”。

  少的原因,《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总结了几个层面,一方面,社会大众对“女司机”有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无论是驾驶培训学校、厂商组织,还是货运劳动力市场,都对女性卡车司机的职业资质、职业等级、个人能力持怀疑态度。”最终导致女性进入卡车司机行业存在一定困难。

  马丹在调研中发现,女性卡车司机在职业生涯之初,常会有一两个重要的领路人,这些领路人大多来自家庭内部,父亲、兄长、亲友或是丈夫,“几乎全部是男性”。

  郭容利一家就是“卡车世家”,父亲、姐夫、姐夫的哥哥、弟弟,都曾踏入卡车货运行业。母亲常年跟车,也是家里三四辆车的“调配员”,负责安排货源、线

  “这是我家的”。母亲跟车,给她指路,帮忙带孩子。66岁的父亲一直帮着照看车辆,负责保养维修,在郭容利忙不过来时迄今还会帮忙出车。

  “全国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个体经营业户约占91.5%,可以说,是‘一家一户一辆车’的‘小业主’,托起了公路货运这个‘大行业’”。

  1994年,她拿到了驾驶证B照,一年后,她和父亲、哥哥到上海开环卫车,生意也是互相照顾帮忙。2016年5月,她买下13米长的半挂车,主要跑上海-山东专线的长途,单程二十多小时。

  2007年,丈夫报名增驾B类驾照,结果没时间去学,邓翠花顶替了这一名额。她至今记得教练的严厉。一个方向打错,教练甩手一巴掌打在邓翠花手上,教练指甲长,一下把邓翠花的手割破了。

  “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女的,就怎么样”,女卡车司机宋玉兰总结,“车还是那样的型号,需要那样的驾驶技术。”

  17.5米长的平板挂车,往来于山东和新疆之间,拉 “绿通”(通过“鲜活农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的货物),运输蔬菜瓜果为主。2018

  多公里的路程,要求24小时内送到,两人轮流开车,中途不能停。吃喝睡都在车上,一趟下来灰头土脸。2020

  5月14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宋玉兰时,她刚完成新疆哈密至山东潍坊的回程运输,午夜12点到家。4个小时后,她起床赶去山东寿光的各个蔬菜大棚装货。

  “绿通”货一直装到第二天下午五点多,总载重14吨。宋玉兰和自己的一个“姐们”搭档,两人带着家里的煎饼出发,中途轮换,各自在车上的卧铺睡了4.5个小时,“正在跑车,也睡不好”。24小时后,她们抵达湖南怀化。货主告诉她,场内的货还没卖完,让她们在外边等着。

  “现在乌鲁木齐到山东420元一吨,以前得五六百元一吨”。2019年,宋玉兰从开自己家的车改为给人开车。雇主有二十多辆车,相当于小型物流公司,但货运订单和聘请的司机都是流动的。而短途运货还要求司机帮忙装卸货。

  “不一定归结为性别之间的差异”,但马丹发现女性卡车司机也非常清楚自己身上贴着怎样的标签。

  “吴堡高速”。这段高速公路出了名的难走,上下坡幅度特别大。她们在服务区休整,好几个男司机跑过来围观,感慨“你们能走这条高速啊”,临别还嘱咐,“路上注意安全啊”。

  “照顾”。当时因违章被一个老交警拦下。交警看到她很意外,“我快退休了,第一次见女司机开这么大的半挂车”。看着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殷允霞,老交警没有罚款,也没有记分,劝告她要注意安全,殷允霞感慨不已。

  ——胆量、体力、技术不行,跑长途不方便,还有很现实的“小事”。比如说,女司机赶货的时候上厕所就很难,“男的可以路边小便,女的能吗?”

  “你想,驾驶室这么点空间,天天跟陌生男人待在一起,挂的内衣什么的,都很尴尬”,殷允霞说,许多女司机只能自己一个人上路。

  “摩挲”她。“这个时候没说的,起来就狠狠地揍他,不然下次更厉害”。甚至还有男性搭档会暗示性地提出开房要求,短短的几句话,常常令宋玉兰感到生气、郁闷,不好受。但在这窄窄的车厢里,“你不能发作”,得想办法柔和地拒绝,不然他开的就是“赌气车”,危险得很。

  “越是男性主导的行业就越容易发生,因为其男性气质得到了更多肯定和支持,包括合理化对女性的贬低和骚扰”。

  “女卡车司机”标签下最大的问题。她找过女司机搭档,“一直在找”,但是女司机数量少,很难遇到“胆大的”。宋玉兰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演变为制度性障碍。马丹在调研中发现,物流公司和快递公司很少让女性跑长途。

  “不如‘一刀切’,只让女卡车司机驾驶短途班车,减少沟通成本与管理成本。”

  “性别化、等级制的分工”,这种分工让女性在职业等级上处于边缘化、较为底层的位置,失去了职业的更多发展可能性和向上流动的机会。为此,《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中建议,应该从社会舆论和市场的制度化着手,从招聘制度与用人制度等多个方面,给予女性更多的入职机会。针对性骚扰等问题,李思磐建议,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

  “最后提升了女性在这一行业的就业比例和职业位阶”。眼下疫情缓和,宋玉兰再度忙碌起来。她爱美,出发前、卸货后,凡是能洗澡拾掇的时候,她都给自己化上淡妆,戴长长的耳坠。

  “这就是出车的模样,谁还能认出我来。”尤其盖篷布封车以后,“热一身汗”,“脏得不行”。郭容利的车里没有空调,最热的时候,“一支防晒霜放车里给晒融了”。

  “职业精神”,一种内在的、有意识的自我证明,从而打破人们对女卡车司机的性别刻板印象。平常日子里,邓翠花守着茶馆,招呼客人,煮热水、泡茶、包抄手,陪着打一会儿麻将。可货主一来电话,她马上答应跑货。

  “又能看风景又能把钱挣了,多好”。她最喜欢的是甘孜的大草原,辽阔、美。[责编:周佳]

返回
HTML地图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